誰的 「金馬獎」?誰的 「金馬獎」? ◎ 江復正週六晚上,大部分台灣人懷疑他們是否轉錯台了:明明是台視頻道,明明是台灣「金馬獎」頒獎典禮,但怎麼幾乎全是我們陌生的演員、影片,嘴巴講的,不是廣東腔就是京片子,一下子,我們反倒不太相信手中的遙控器了! 台灣舉辦的電影獎,不一定非要台灣片或台灣人得獎不可,在全球化的今天,藝術跨越國界,再稀鬆平常不過!美國奧斯卡獎也時有英國片或英國演員拿獎,當然,比例可能沒那麼高!如果英國也有飛彈對準美國,那又是另一回事! 也許金馬獎的評審委員都以公正自居,沒有人當偏袒台灣的「愛國裁判」,所以眾所矚目的魏導和「賽德克.巴萊」紛紛和導演和幾個技術獎項無緣,最後,反而是拿到最受質疑的「最佳『劇情』片」,差可安慰。「賽」片本身當然並非完美,有許多可受批評之處,而中國的確也有部分可敬的電影和從業人員。但是就金馬獎「促進國片製作與肯定優秀影人」的宗旨而言,中港電影顯然是反客為主。如果對象獎勵的是所有華語電影,「賽」片應該不符資格,而且萬一哪天台灣影壇很不爭氣得全軍覆沒,我們還要繼續搭建這個舞台?他們其實已經有自己的百花獎和金像獎,還需要我們錦上添花嗎?有些影片也未曾在台灣上映,台下觀眾無法發出共鳴,台上領獎者也尷尬。 更何況,這些評審之中,是否有矯枉過正、蓄意與台灣民意為敵、甚至長年在中國發展、媚中貶台的「愛國裁判」呢?日本、韓國、印度的非國際電影獎項可以容忍如此數量龐大的「非國產影片」得獎嗎?難道他們也是鎖國? 我覺得,這晚,台灣人臉頰都紅通通,彷彿都被金馬獎甩了記耳光。如果台灣電影不爭氣,無法足夠獨自支撐辦理一個電影獎,不辦也罷!如果,主辦單位堅持要找中港藝人站台才夠熱鬧,不妨加「國際」兩字,不僅中國、香港,還可邀請新加坡的「小孩不壞」、「小孩不笨」與「錢不夠用」,全球只要華語電影都一起來,我們也無話可說! 也許,可能是我們太一廂情願了:「金」「馬」,根本就不在台灣!(2011.11.28. 自由時報.作者從事文創事業) 台灣經濟的「活」路 ●歐陽書劍台灣不是靠中國長大的,在經濟成長的黃金年代,那時兩岸不相往來;現在卻有人連國片從低迷奮起也要感謝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(ECFA),完全無視國人的支持才是這一波國片起死回生的關鍵,執政黨宣傳或許奏效,但任何產業發展都必經兩步驟,先站起來,然後才能走出去。如果不是「黃金十年」分散了執政黨的宣傳力道,ECFA還是會繼續霸佔各式各樣的政府文宣,所有經濟的正面發展,都被歸功於ECFA;而現在,更進一步推展到電影業。雖然這一波國片的再起,是從許多中國人不歡迎的「海角七號」開始,但連國片復興也可以跟ECFA扯上關係,未免令人歎為觀止。ECFA今年初生效後,台灣有幾部片在中國上演,票房如何?根據中國媒體統計的中國電影票房排行榜,ECFA生效後,台灣電影在中國上映者寥寥無幾,且票房大都遠遜於台灣票房,賣得最好的「五月天追夢3DNA」也只有3000萬人民幣左右,不少,但相對於中國的電影人口,也不能稱多,尤其是比起賣座超過10億人民幣的阿凡達和變形金剛,中國票房如何能打通台灣電影的「任督二脈」?或許兩岸間的電影業投資增加,中國也吸引了不少藝人前往、市場確實也比台灣大,但國片這一波的興起,是國人扎扎實實的捧場,「賽德克.巴萊」8億多元、「那些年,我們一起追的女孩」4億多元,都是國人進電影院的結果,即使未來國片能在中國稱雄,也是累積創意的發揮,台灣在華人電影界扮演的角色,不是因為ECFA簽訂後就突飛猛進。檢驗ECFA的成效,從投資和貿易變化的觀察最直接,主計處上週再調降明年經濟成長率為4.19%,而固定投資實質成長率接近零,為0.18%,出口也僅略微超過5%,處於歷年低點,台灣經濟發展的「內需」和「出口」雙引擎,今、明2年雙熄火的機率再度提高,顯然ECFA簽訂後,效果遠不如執政黨預期。看得到市場,才會有人願意投資,以為有中國市場當後盾,但投資卻無以為繼,主政者應檢討原因,而非持續沾沾自喜,以為簽了ECFA,台灣經濟從此高枕無憂,不僅可笑,且危險。即使市場就在眼前,但有沒有能力奪取,更是問題,政府要喊ECFA,不如努力將眼光放回國內,協助產業提升競爭力。經濟部技術處96年委託研究的「2015年台灣產業發展願景與策略」,揭露台灣產業發展的三大優勢「社會自由開放、多元包容」、「經濟發展具備製造業長期累積之經驗與能力」及「環境位居亞洲樞紐」,正和台灣的創新能力及國際化能力相契合。台灣企業的特性就是快速、彈性及創業精神,過去台灣企業主帶著一卡皮箱勇闖世界市場,就是憑藉著快速滿足客戶需求的能力;相對地,現在的政府高官帶著ECFA到處招商,訴諸的卻是中國未來的發展。前者打造了台灣製造業的黃金年代,後者只是將台灣經濟帶入虛幻的榮景中。公平評斷ECFA,並非中國市場不重要,中國畢竟已不是20年前的中國,而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,但競逐市場的本領更重要。經濟的活路,重點不在走哪一條路,或鎖定哪個市場,而是「活」,有靈活的經營能力和創新能力,才有成長的路可走,這才是政府更應念茲在茲者,也才能有全球都是市場的豪氣。市場一直在那裡,重點在有沒有能力能搶到,ECFA不會帶著台灣走向康莊大道,有活力、應變靈活的台灣企業才有此能耐。(2011.11.28. 自由時報.) .msgcontent .wsharing ul li { text-indent: 0; }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! .
- Jul 26 Thu 2012 16:24
誰的 「金馬獎」?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